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76节(1 / 2)





  “既然如此,那就试试。”周瑜之名,曹盼风闻已久,没有跟他真正的较量过就议和,把她布置了那么久的计划都搁置,曹盼又怎么会愿意呢?

  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,无论是孙权从合肥撤军还是周瑜从江陵撤军,都和现在的情况没有什么变化,江东依然是孙权的,孙权还占了荆州的不少地盘,三足鼎立的局面依然存在。

  “这样,如果这一仗周大都督赢了,江陵的盐都归了周大都督,反之,如果周大都督输了,庐江郡归我。”曹盼这么冲着周瑜说,周瑜勾起一抹笑容,“好!”

  这一句话,便为这一场战奠定了基础,“那么,江陵再见。”

  曹盼这么冲着周瑜说,周瑜也同样冲着曹盼抱以一拳,“江陵再见。”

  好吧,议和而来,却约战而去,各自回营,各自交代。

  曹盼很直接,“我要江东周瑜不肯,既然不肯了,除了打还能怎么样?”

  曹丕在一旁已经接了话,“这自然是不可能的。”

  “周公瑾的意思是合肥撤军,江陵撤军,那和现在有什么关别吗?既然没有差别,我为何要把盐给他?”曹盼直接问曹丕。

  曹丕想说什么,却又说不出口,还是曹操道:“如此说来,他要打?”

  “这一仗,由我来打。江陵,是我跟周公瑾的战场。”曹盼笑着说,“我们约好了,他赢了,江陵的盐就归他,他要是输了,庐江就归我们了。”

  “如此,打!”曹操一听眼睛都放光了。

  “速速领兵前往江陵,这一战,为父看着你打。”

  看着打,那就是不搭手的意思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  这两章跟周大都督的较量如何?

  第235章 谁算计的谁

  对此曹盼一点意见都没有,与曹操要了手令,与江陵的驻守换防,所有的兵马都换上她的,而原先的驻军回撤合肥,听从曹操的调遣。

  如此曹盼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,等着周瑜。

  “此一仗是硬仗,曹盼此人,诡计多端,又擅用民心,公瑾定要小心。”孙权在周瑜赶回江陵之前,郑重地与周瑜嘱咐,周瑜道:“此时,刘备的信也该到了。”

  这才说,立刻就有人送了信来。

  如今这局势,刘备要借孙权的势,如果说孙权和曹操议和,损失最大的人莫过于刘备。

  孙权举着刘备的信,“这便到了。”

  当着周瑜的面拆开刘备的信,看完之后,孙权感慨一句道:“诸葛孔明此人,非同一般。你瞧瞧。”

  把信给了周瑜,周瑜接过一看,勾起一抹笑容道:“甚好!”

  这便是同意了诸葛亮的计谋?孙权道:“那就烦劳你牵制曹盼了,只要牵制住了曹盼,其他的交给我们。”

  “诺。”周瑜答应得分外的痛快,许曹盼算计他们,难道还不让他们算计曹盼了不成?

  此时此刻的江陵,曹盼正在拿着江东的名册在看。

  这是卖盐的时候登记百姓的名册啊,如此曹盼已经大致知道了江东的人口,不得不说,比起其他地方了,江东的人口还是挺多的。

  “娘子是不是该小心刘备?”司马末的声音在曹盼的耳边响起,曹盼看着名册并没有抬头问道:“如何小心?”

  “联孙抗曹,才给了刘备机会,占据荆州之四郡,如今刘备实力不够,又怎么会眼睁睁看着孙权这样的助力溜走呢。”司马末这般说着,“此时此刻,刘备一方必然会想尽办法的为孙权解困。”

  曹盼听着依然没有抬头,而是轻声地道:“继续。”

  司马末注意到曹盼在说这话时,一直翻动着手中的名册,司马末道:“如果这个时候,让孙权一方牵制所有的兵力,他们再使出调虎离山之计,必能为孙权取到足够的盐。”

  “上庸?”曹盼总算是抬了头问司马末。

  “不会是上庸。”司马末笃定地开口,“末以为,娘子可以让人注意刘备的兵马去向,想必他们一定会留下蛛丝马迹。”

  曹盼微微一笑,“你说得不错,关羽带兵已经离开了洛陵郡。只是这目的地吧,未明。”

  司马末听着微微蹙起了眉头,再次看向曹盼,曹盼轻轻一笑道:“我也想看看,这一次,他会怎么样从我的手里拿到盐。”

  这个他指的必不是刘备,司马末想到了那些传言,刘备帐下的诸葛亮,乃是曹盼的夫婿。

  “报,娘子,江上发现了江东兵马。”才这么一会,有人来报,曹盼的道:“报与秦郎君,让他去处理。”

  曹盼并不打算什么事都自己揽着,秦无年纪虽小,心思缜密,曹盼是打算把人培养出来,没得把自己累死。

  司马末听着曹盼吩咐下去,再次看向了曹盼,“娘子与周公瑾此战,必将名留千古。”

  如此一句话,曹盼轻轻地笑了,“万望如此。”

  对面的周瑜处,驻军一万,曹盼所领之兵马亦为一万,隔江对峙,曹盼知道周瑜在找机会想要攻下江陵,曹盼又何尝不是在找机会将周瑜一击即中。

  江东来的兵马不过是小小的试探,真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。

  但是无论是周瑜还是曹盼,都警惕着,时刻的注意对方的动静,周瑜比曹盼考虑的还要多,他甚至要为刘备的兵马争取时间,牵制曹盼之余,更要引开曹盼的注意力,不让刘备的兵马为曹盼所注意。

  这个时候,曹操总揽大局,对于周瑜的动作他并不意外,至于其他人的小动作,看在眼里,同样不急不缓。

  时间匆匆流逝,江陵两方人马的对峙在一次又一次的小试探中不断地升级,无论是曹盼还是周瑜都知道,决战的时机稍纵即逝。

  眼看即将入秋,两岸的水流随着降雨的减少,也在逐渐的减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