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23节(2 / 2)


  曹盼之名,天下皆知,程昱却与曹盼相交不深,勿勿几次会面,说话的机会都没有。

  虽然依着曹盼多年办事的风格,她不是鲁莽之辈,但是不怕一万,只怕万一啊,若是曹盼没有将其余四部的事情办妥,到时候曹盼真要将其余四部的官吏连同吏部的一般撤职?

  一下子撤了那么多的官,魏公国空了那么多的缺来,那是要出大乱的。可若不撤,骑虎难下,曹盼还有何威严,曹操又有何威严?

  程昱想了很多,他那未尽之言同时目光灼灼地想要传递给曹操。

  “回尚书令,奉尚书令之命前往其余四部询问文书归档一事,余下四部皆已将文书归档。”在这个时候,曹盼派去问话的人前来回报。

  所有人都傻了眼,也包括程昱。

  这不是世族的作风啊,要是要弄鬼,不可能只让吏部不干事,应该是其余的四部都一道配合才是?除非……

  几个老谋深算的人都同时地看向了曹盼,曹盼必然是说动了其余四部中的世族,让他们把文书归档一事办好了,而且必是许下了重利,否则就凭他们的性子,无利绝对不会为曹盼所用。

  “请阿爹将吏部官吏尽数革职。”来人上报之事,那是直接将曹操最后的顾忌都打消了。

  曹操道:“革职,若是再有同犯者,不仅革职,而且永不录用。”

  这才是最狠的啊,永不录用,那就都别想在魏公国混了。

  “吏部空缺,你尽快将人补上。”曹操不忘提醒曹盼一句,曹盼道:“儿请父亲破格提用周元直为吏部尚书。”

  顺竿子爬说的就是曹盼这样的人了,瞧瞧她这立刻就让周不疑升官了。

  哪怕是曹操都一顿,拿眼看了曹盼,周不疑,那才多大啊,他之前是郡守,刚升了吏部侍郎,这才几天就当上了吏部尚书,升得未免太快了吧?

  但是,曹盼说的话,曹操一时也不好拂了曹盼之意呐,毕竟这刚革了那么多官,要是他就不许曹盼提议的人掌管吏部,那不是打曹盼的脸吗?

  曹盼那都是为了他们曹家做事,提任周不疑,周不疑必是有这样的能力,就是过于年轻了。

  “任人唯才,只看其有没有能力,儿举荐周元直是因为儿以为周不疑有这样的能力。”曹盼把刚刚说过的话再次丢了出来,曹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有种无法反驳的感觉。

  “准了。”曹操终于还是松口了,毕竟对比起曹盼来,周不疑也还大曹盼几岁。

  而且,提任了周不疑,如果周不疑坐不稳那吏部尚书一位,再捋了就是,到时候也没人能怪到曹盼的头上。

  曹操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响,但是,曹盼既然把人弄了上去,周不疑就不会再让自己从上面下来。

  等曹盼再出去的时候碰到急急赶来的陈群,不过,如今他已经不是吏部尚书了,曹盼只看了他一眼,脚步未停地走了。

  而吏部的所有官吏皆是哭丧着脸,有人与陈群道:“大人,吏部所有人,除了周元直,所有人都被魏公革职了,也包括你。”

  急急赶来的时候陈群就想到了这个可能,真听到了还是气得不轻。

  而曹操的内侍这会儿捧着诏书出来,见到他们吩咐道:“魏公有令,命尔等立刻离开铜雀台。”

  这是连呆都不让呆了,陈群问道:“魏公将我等革职,吏部之事由谁来主持,尚书令?”

  “吏部尚书一职由周元直周大人接任,至于别的人,尚书令自然会安排,这就不劳诸位操心了。”话虽然还是客气的说,但那不善也不是假的。

  陈群听到周不疑继任吏部尚书一职,侧过头问道:“其他四部呢?”

  一片死寂,半天没有人回答,陈群问道:“难道魏公将其他四部的所有官吏也一道革了职?”

  内侍虽跟了曹操那么久,对于他们那点心思也算是懂一点的,听到这句问话,冷冷笑道:“除了吏部,余下各部皆已将文书归档,魏公为何要将他们革职?”

  陈群睁大了眼睛,他这是被坑了,被坑了?

  吏官尚书啊,那可是主掌天下选士之权的官位啊,他竟然丢了,丢了?气冲于顶,陈群晕了过去。

  这自然又成了一桩笑谈,但是曹操至此也算是看明白了。

  别看平日里世族们说是抱成一团,然而一但能够利己,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舍弃他们的所谓姻亲。

  从前他只想着靠自己的一拳脚去跟世族们斗,怎么就没想到让世族跟世族们斗呢?

  对于曹盼这般的行径,曹操连连点头表示十分的赞赏,曹盼这脑子着实转得快。

  而吏部那头,周不疑已经带着人将所属于吏部的文书一一归档。

  待曹操的任命书下达时,那一群刚认识的人纷纷与周不疑道贺。

  要知道如今的六部里头,哪一个不是五六十岁的老人,独独只有一个周不疑是正值当年,未至而立之年,却已为六部尚书之一,那可是除了丞相之下的大员呐。

  当然,这也让这些由郭夫人举荐入曹盼的人看到了希望。

  曹盼虽为女儿身,手段不输男儿,看看周不疑,先时周不疑为曹盼之宾者时,谁人不暗骂周不疑选了个女人,半分男人的骨气都没有。

  但是,如今周不疑如何?他一出仕便是上庸郡之郡守,才不过三年,魏公国改制,他被调入吏部出任侍郎一职,结果顶头上司要坑曹盼,却把自己给坑了,周不疑这便顶上了吏部尚书一职,这等升官的速度,哪个能不服?

  服是要服。

  周不疑听着升官一事却表现淡淡,好像升官的不是他一般,除了能够参与魏公国之大事议政,他是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。

  “娘子打算何时推行科举取才之制?”周不疑凭自己的本事和能力,坐稳了吏部尚书一职。

  底下的人都是新来的,恰恰也正因为他们是新来的,对于周不疑的命令那是执行得百分之百。

  如此一来,周不疑在一回与曹盼小聚时,提出了这个问题。

  “还不是时候。”曹盼这般地说。

  “咱们的底子还不够稳,刚改了官制就想改取才之制,上次咱们让他们窝里斗赢了一回,再有下次,他们就会学乖了,这一招也不是百试百灵的。”

  周不疑道:“魏公之意,秋收要再征孙权?娘子一道去吗?”

  “阿爹之意是让我留守。”从前曹操能大大方方的去征战是因为有荀彧坐镇后方,如今曹操要再出征,曹盼也得给他留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