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35节(1 / 2)





  润物无声,这是跟曹盼学的,而曹盼用于天下,周不疑却是用于曹操之身。

  次年,曹操进封魏王,大封诸子。

  这一年,曹盼二十一岁,曹操六十一岁。

  乌桓动乱,因曹盼早有防备,秦无带兵斩杀乌桓骑兵五千,堆以京观,而震于乌桓。

  而匈奴人员急速增长,曹操提起此事思及欲将匈奴分为五部,分居并州,每部各置帅一人。对此,曹盼提议曹操结合匈奴习俗而制以法度,并州始终是他们的地方,让匈奴人入住,他们也得守他们的法,

  也就是说,从入并州开始,他们就是大汉的人。

  曹操听闻一顿道:“若如此,只怕他们未必愿意迁入并州,你当知我欲将他们迁于并州是为何意。”

  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想要让匈奴为我们所用,仅仅是一个匈奴又怎么够。北方各族想入中原者多不胜数,只引一个匈奴,反倒会落人口实,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,让他们都来。中原连年征战,人口调零,阿爹不是愁兵马不够吗?有了他们,何愁无人。”曹盼的话一出口,大气磅礴,饶得曹操听着亦为之而震惊。

  拿眼看向曹盼,已经愈见成熟的曹盼脱去了所有的稚气,目光灼灼,宛如黑夜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宸。一身朝服立于朝前,纵为百官所环绕,也能叫人一眼就注意到她,看过了,便再也挪不开眼。

  “你是何打算?”曹操想出了将匈奴分五部的主意,当然道出了他认为较好的安排,不过听起来曹盼似乎有更好的主意。

  曹盼道:“常言道,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那就让他们都成为我们的百姓便是了。凡入并州居住者,供以居所,所开荒地皆归其所有,免赋三年。”

  “尚书令如此厚待异族,是不是太过了?”曹盼的话音刚落,立刻有人表示反对。

  “过?欲取之而必先予之。”曹盼狭长的眼眸一扫过去,有人却已经明白了其中之意。

  曹操为何分匈奴五部而令其迁入并州而居,其根本是为了分化日益壮大的匈奴,令其不能成为北部之患。

  而曹盼的主意更直接,不仅是匈奴,甚至其他各部异族皆一般对待。

  目的是要吸取北方各部族的人化为他们所用。

  他们只看到了曹盼提出的好处,怎么就不想想,一但这些人于并州落户,成为他们的子民,这于他们又是多少的好处?

  “臣附议。”荀攸已经出列表示同意曹盼的主意。

  余下之人如钟繇等人睿智之者,皆纷纷附议。

  一眼看过去,朝中半数以上的臣子皆已经同意了曹盼的主意。这也算是曹盼这些年为尚书令的成果,曹盼为人做事,极其公正,六部受其管辖,她从不因人的出身,姓氏而对人区别对待。

  在她的六部之下,有能者而用之,无能而舍之,从不拖沓。哪怕原先对曹盼有意见的人,在曹盼的如此表现之下,也着实是说不出攻击之类的话来。

  故而,曹盼这尚书令的位子那是坐得稳稳当当的了。

  “不日我要出征,此事交给你办。”曹操这般吩咐了曹盼,曹盼有心想劝曹操打消出征的念头,曹操已经扬手阻止了曹盼欲出口之言,“孤便不胜,孙权去年于合肥大败,这一次,孤还会败归?”

  以逸待劳,又怎么可能会不胜。然而这些话曹操是听不进去的。

  “孤出征,朝中诸事都交给你,引各部落户之事,你瞧着该如何办便就如何办。”竟是全然的信任曹盼会把此事办好。

  曹盼只能与曹操作一揖道:“诺。”

  “退朝吧。”该说的事都说完了,曹操起身便让人都退了去,所有人都恭敬地相送。

  曹盼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,似乎曹操的背影又苍老了许多。

  她站在那里看着曹操的背影许久没有动,一旁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还是荀攸走近地问道:“尚书令?”

  这一唤叫曹盼回过了神来,“军师。”

  荀攸道:“尚书令在想什么?”

  “军师不知我在想什么?”曹盼不答而反应,荀攸也是没办法再装傻,轻轻地一叹,透着几分抑气。

  “此次南征,大王想让臣一道去。”荀攸提了一句,这事曹操也曾经与曹盼提过,曹盼道:“我倒是不希望军师去。”

  荀攸一顿,没想到曹盼是这样的想法,显得诧异地看向曹盼,“为何?”

  “我看军师的眉宇多是倦意,而且军师不比阿爹时常练武,身体康健,如今南下甚是炎热,我担心军师的身体受不住。”曹盼一番话说来皆是挂心荀攸的身体。

  荀攸摆手道:“无妨,无妨。”

  “如今阿爹身边得力的人颇多,若是可以,我还是希望军师能留在邺城,毕竟安顿异族之事,我还想跟军师好好商讨。”曹盼这边以公事说着,“比起南征来,安顿各族之事不是更重要吗?”

  后方定,前面才能无忧,这一点荀攸倒是明白着。

  “安顿异族,尚书令具体是何章程?”荀攸听着觉得曹盼的主意不错,若是再仔细地斟酌安排,倒是可以永绝后患。

  曹盼浅浅一笑,“明日我将一应章程都给军师送去瞧瞧。”

  荀攸听着连连点头,表示对于此事的期待。一眼看到周不疑他们几个在那儿候着曹盼,荀攸道:“元直、无知、子长、无名四人,皆是人中龙凤,实不可多得之人才。”

  这样的夸赞是对他们四人的肯定,曹盼闻之笑意加深了,“我做诸事,多有劳他们。”

  荀攸瞧着曹盼眉眼清明,一如当年。其实这么多年下来,荀攸也同为遗憾这样一个心志坚韧,怀有仁慈,而且心怀天下的人,竟然生作了女儿身,若是为男儿,必能平定这天下。

  “荀大人。”周不疑四人见了荀攸皆与之见礼,荀攸收回了对曹盼的婉惜,与他们点了点头。

  “虽共事多年,与你们无甚多往来,改日寻个机会到我府上一聚如何??”荀攸也与他们摆摆手,突然提出了邀请,一干人皆是受宠若惊的模样,不过还是与荀攸作了一揖,谢荀攸的邀请。

  司马末有些迟疑,司马末是被司马家除名之人,纵然曹操用人不拘一格,论才而不论德,但是寻常的世族宴会是无人与会请司马末的,毕竟如今这天下,除非不可抵抗,否则世族对于被家族除名的人,并不能够容忍。

  荀攸何等人也,一看司马末的神情便道:“我荀攸虽出身世族,更相信自己亲眼看到,见到的事。无名于户部任职,为人如何,荀攸心里有数。”

  这般说来,也算是解了司马末的迟疑,司马末即与荀攸作一揖,“军师改日设宴,末一定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