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53节(1 / 2)





  开玩笑,教那些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世族们怎么种田,再让他们回去教百姓怎么种,那不是要坑死人的节奏。

  粮食这等大事,哪怕曹盼拼死了也绝不会让任何人搅和的机会。

  一眼落在墨问这个工部尚书身上,墨问道:“自去岁上庸郡的收获之后,工部已经在准备了,各郡各县,均可派人前去教导。大王放心,必在春种之前,让百姓们都知道这稻种该怎么种。”

  真心贴心得可以,曹操得说,曹盼是最懂他的人,也是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世道的问题的人。

  “此事要捉紧了。”曹操对于曹盼办事的能力那是十分放心的。

  曹盼与曹操作一揖,应了一声诺。

  第一个要推广的便是洛阳,对于种田这事,曹盼也算有点研究,在上庸郡的时候,她时刻都关注百姓良田的情况。

  民以食为天,粮食那是百姓立足之根本,曹盼就是要从根本上一步一步的蚕食世族。

  洛阳一带可是有曹盼最先的田地,如今几年下来,她留在洛阳的部曲已经壮大得让曹盼都极其吃惊。

  曹盼曾直接地与曹操提起,她的部曲太多了,应该要记录官册,放于良民,否则让部曲再发展下去,她反倒成了大魏的隐患。

  然而曹操却没有同意,原先曹操的想法,因为曹盼是女郎的原因,虽然她立下的战功多,但却得到的最少。

  偏心眼的爹面对曹盼从来不提自己立的功劳,那就更心疼了,再说这部曲是当初他给的曹盼的,曹盼能在这几年吸取了那么多的人,那都是她的本事。

  曹盼又养得起,不用曹操倒贴,反而曹盼还不断地给他倒贴。

  这样利他又利曹盼的事,曹操怎么可能会同意把曹盼的部曲收回来。

  难得回洛阳,粮食这样的大问题眼看着就要解决了,曹操打从心底里高兴,一高兴当然就拉着曹盼散散步了。

  父女俩都是大忙人,从前是曹盼在北地帮曹操收拾北地,后来曹盼回来了,曹盼镇守后方,曹操就更是是放开的往外跑。

  故而父女相聚的日子是极少的,更别说像这样一块走走,散散步。

  “盐以官营之事,阿爹是何章程?”曹盼跟在曹操的后头,父女走着,曹盼想着她送的三份大礼,盐以官营。

  曹操道:“你虽无私心,但这件事急不得。至少现在不能归于官营。你别忘了,阿爹的封地才多少,而你的盐田又多少。”

  “如此大利不以官营,吃亏的是大魏。”曹盼提醒着曹操。

  “无妨。”曹操是真觉得无妨,在曹盼的手里就等于是在他的手里,这一点曹操一直都很清楚。

  “况且,你先时想要将盐以官营,如今的你还想?”曹操扬眉而问,真是够了解曹盼的。如今的曹盼确实不怎么想。

  点了点头,曹盼如实地回答曹操道:“对,如今的我确实不想。”

  诚实的话让曹操笑出声来,他相信曹盼会起那样的念头并不久,因为先时曹盼所作所为,他比谁都心里有数。单就盐以官营的事提出来,那是利于大魏的大事,于曹盼而言是极其损失的事,但是曹盼还是毫不犹豫的做了,因她将大魏放在利己之前,而她并没有想过自己一直捏着大魏算得上是命脉的盐。

  而曹盼起了那个念头后就不一样了,盐利,握在她的手里,一但她真的上了位,盐要官营还是私营就是她一个念头的事。那个时候再将盐以官营,于曹盼的好处会比现在大得多。

  因而,曹操很确信,曹盼起的那个念头,真的是才起没多久。

  “不过,阿爹先时不想盐以官营是因为你刚刚说的原因,如今你还是不想,也就是说,你对我的提议动心了?”父女俩都不是蠢的,皆从对方表露的细微处察觉到了对方的心思。

  曹操……一不小心就露馅了。但是曹□□扛着什么话都不说。

  “洛阳比起当年来,萧条得多了。”曹操生硬的转移话题,曹盼很是无所谓。

  曹盼是没有见过先时的洛阳是什么样,也是,洛阳经了董卓之乱,还有后来叫人放了一把火,当初她刚到洛阳的时候见到的洛阳比现在还要惨得多了。

  “我少年是在洛阳长大的,那个时候,我常与袁绍纵马驰横,当时我们谁都没有想到会有今天。”许是年纪大了,曹操总是想到从前的事,从前的人。

  曹盼是无缘见过袁绍的,不过想到后世的人对于袁绍的评价,曹盼道:“袁绍长得比阿爹好看?”

  回想从前,曹操是有些伤感,但这份伤感在听到曹盼的话后,瞪大眼睛地看向曹盼,“岂能以貌取人。”

  “阿爹你也没少以貌取人。”曹盼笑着打趣了曹操。

  曹操上下打量了曹盼,认真地感慨道:“得亏了你不像我。”

  最像的也只有一双眼睛而已,但是曹盼却是他的所有儿女中出落得最好的,比起天下赫赫有名美人来,那也不遑多让。

  “盼盼,你不小了,你想要阿爹的位子,那你想过,凭你的能力你能压得住世族,孙权、刘备,但在你之后,谁以继承?孩子的事怎么办?”曹操突然冒出这样的问题来。

  这个问题,是曹盼必然要面对的,曹操再接再厉地道:“如今我在,我能顶着不会有人逼你成亲,如果你一但坐在了我的位子,这些事情你就避无可避。”

  “你与诸葛孔明,你想好了要如何了吗?”已经很多年曹操没有提起这个话题了,他觉得,只要曹盼高兴就好,嫁不嫁人,有没有孩子的都无妨。

  但是曹盼如果真的存了那样的心,这些问题曹盼如果不能解决,曹操也是下不定决心。

  “阿爹是怕我会把你打下的这片江山拱手送与他不成?”曹盼把曹操没有直白道出来的话反问了回去。

  曹操道:“你不会。”

  笃定中表露的是对曹盼全然的信任,曹盼高兴地道:“是,我不会。”

  “阿爹莫不是忘了,我从小就想靠自己立起来,我上战场也只是为了让自己不成为旁人手中的棋子,之后,就想让更多的人都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。大好的江山,我能稳得住,也能改变这个乱世,把江山送给他,他能做得比我更好?不,他不可能做得比我更好。”曹盼很是肯定地说着。

  她一个看遍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,清楚乱世起之原因,又有史书上那些记载改革的思想,所以她能先一步的得到了后世人要历经几百年,甚至更长的时候摸索出来的成果,而一下子从根本上解决那些问题。

  诸葛亮很聪明,可时代的局限,他是超越不了曹盼的。

  曹盼的话落在别人的耳中那就是狂妄自大的话,但于曹操听来,曹盼如此明白自己要走的路,也明白诸葛亮做不到她要做的事,他只有高兴的份。

  “女王,女帝,总要有人开个先例。”曹盼幽幽地说,曹操嘴角抽抽,“你还真是什么都敢说。”

  冲着曹操笑了,曹盼道:“阿爹不相信我?阿爹果真觉得,别的人能做得比我更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