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96节(2 / 2)


  那头的诸葛亮船上的将军,看到曹盼这一手绝妙的剑法,目瞪口呆,“不想魏帝竟然有如此身手。”

  “就是就是,刚刚那剑太快了,真要打起来,我这,我也不敢说能不能打赢她。”

  诸葛亮来此的目的已经达到了,曹盼道:“诸葛丞相,后会有期了。”

  “后会有期。”诸葛亮也还以一礼,他们都明白,再若相见,必是生死搏斗了。

  “回营。”曹盼吩咐,船立刻调头,不过,戴图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,项龙,被箭刺中了心口,没能救回来。

  “厚葬!”项龙是为救曹盼而死的,刚刚若非项龙挡在了曹盼的前头,如今,死了的将是曹盼。

  诸葛亮也同样吩咐道:“回鄱阳郡!”

  江东一战结束了,接下来,就到他们了!

  这是他们不愿意的,却又是不得不要去面对的,就如孙权刚刚问他们,值不值得?

  值得的!人此一生,为志向,为了心中的那个志向而拼尽一生去达成,无论结果如何,都是值得的。

  “恭喜陛下。”鄱阳郡一战以孙权自焚而死以结果,孙权最后的两万兵马被张辽与诸葛亮的兵马分而化之,两万兵马,皆是拼死而战,令张孙的兵马与诸葛亮的兵马损失极大。

  鄱阳湖里尸横遍野,那不仅有孙权的兵马,也曹军与益州的兵马。

  “江东已定,所有有功之士皆论功行赏。吴王孙仲谋已故,朕以诸侯之礼而葬于江东,吕子明殉主,陆伯言为主尽忠而死,皆为忠义之士,以相礼而葬之。孙氏子嗣,愿归降于朕的,一律不计前嫌,江东之旧臣,若愿入朝者,朕当择贤而用,若是不愿的,不想留在江东的,想去哪儿就去哪儿,大魏,不强留于人。”

  “反之,留于大魏者,需守大魏之法,凡世族,坞堡要拆,部曲上缴。”曹盼既然在此,便要将规矩给立下了。

  与杜子唯吩咐道:“江东诸郡之事,你领人将百姓安顿,世族们以礼相待,若他们不讲理,也不必客气。”

  杜子唯亦曾独掌一郡之事,若不是有能力的人,曹盼也不会将他调到合肥来,调到合肥,就是要这个时候用的他。

  “是!”杜子唯答应下,曹盼道:“江东之地,往后便是大魏的郡县了。”

  杜子唯与曹盼作一揖,“皆是陛下之功!”

  如果不是曹盼与诸葛亮合谋,怎么可能会有现在这样的局面,故而杜子唯也是从心底里拜服曹盼。至于最后的鄱阳郡为益州所得,曹盼既然说了鄱阳郡归益,亦无人反对。

  “江东之事,陛下吩咐了就是,还请陛下速回洛阳。”用着去邺城祭拜掩人耳目,结果南下跑到了合肥来,一口气灭了江东。洛阳那头若非江东的捷报时常传来,早就炸开了。

  眼下,江东已定,曹盼最重要的是赶紧回到洛阳去。

  “朕,明日便归。”曹盼又岂敢久留。如今肚子里揣着这么个宝贝蛋,回去还得要安顿。

  “万请陛下保重。”杜子唯想了想听到说曹盼身先士卒,一马当先冲在前头的,这心下就忍不住的直颤呐!

  曹盼当作没有听出他的言外之意,总归做都做了,曹盼亦不觉得自己哪里错。

  倒是退下之后,戴图巴巴地跟着曹盼,曹盼坐在榻上,伸出了手,戴图赶紧的上前给曹盼号脉,总算是大松了一口气。

  “陛下的耳朵?”虽然曹盼肚子里的孩子没事,但是曹盼的耳朵……

  “会聋?”曹盼问,戴图不确定地道:“暂时不会,可是,往后还是要小心。”

  “那倒无妨。”曹盼非常豁达地放开了。

  天下之事,皆有利弊,耳力过人有利,当然也会有弊。

  戴图道:“陛下还是早些回洛阳。”

  燕舞跟静姝在一旁皆是眼巴巴地看着,曹盼道:“明日便归,不是已经让人去准备了。”

  静姝想到了什么,一通比划,曹盼道:“放心,托在朕肚子里,将来要肩负的是天下的责任,如此重担,区区的血吓不了他。朕的脉象平稳,胎亦稳?”

  对此戴图不能说假话,但是,“头三个月,陛下还是要小心点。像今日这般上战场之事绝不可再有。回洛阳,也不能骑马,最好躺在马车,缓行而归。”

  “这样的话,那朕岂不是要拖多半个月才能回到洛阳?”骑马跟坐马车,缓行跟疾行,差别很大的。

  “陛下,一切都是为了陛下腹中的皇嗣,万请陛下凡事以皇嗣为重。”戴图是大夫,别的事情他没有说话的余地,但是保胎这事,曹盼是要交给她,自然他要办好了。

  曹盼一叹,“罢了,当娘的就是这样可怜的了。”

  说着挥身让戴图退下,倒在床上,曹盼吐了一口气,戴图已知曹盼是会听他的,高兴地退了出去。

  戴图一走,曹盼抚过小腹,“别怕,你有我,我也有你!”

  终于,有你了!

  洛阳城里,随着孙权自焚而死的消息传来,引得满朝一阵欢呼,江东,江东定了,江东定了。

  “荀公,荀公,江东已定,速让陛下回洛阳才是。”

  激动高兴过后,崔琰赶紧的与荀攸提醒一句。

  这一个个持重的老臣,此时都是一脸的欢喜雀跃,江东一定,纵与益州平分,最最要紧的还是孙权这个大敌已经永远除掉了,只剩下一个益州,再想要除之,那就比以前容易多了。

  所以,眼下最重要的是让曹盼赶紧的回来,子嗣之大事,不能再拖了。曹盼的年纪越大,这越大,将来子嗣越是艰难。

  荀攸连连点头道:“以政事堂诸公的名誉,催促陛下回洛阳。另外江东之事,我们也要该拿个章程,只等陛下回来,让陛下决择。”

  周不疑道:“此事,陛下既然在江东,定然已经定好了章程,待陛下归来,我等奉命行事便是。”

  在江东的曹盼都不把事情安排好,等着回来之后再讨论这事,曹盼是那样的人吗?

  自然不是的,曹盼办事向来有效率,能一刻钟就办好的事,绝对不会拖到两刻钟。

  周不疑是跟随曹盼最久的人,最是了解曹盼的臣子,故而与荀攸提醒了一句。

  荀攸也是高兴坏了,点头道:“说的是,说的是。不过,江东归附,江东的官吏,只怕要重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