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4节(2 / 2)


  “老板,你们这清代乾隆时期出过一个状元,名叫贺子哲的,你知道不?”

  老板哈哈一笑:“知道!当然知道,这个镇上谁不知道啊!那状元郎辞官回乡以后,便在这修了路,又修了桥,那几年又遇上了饥荒年,他开了粥厂舍粥舍药,救活了不少百姓,为了纪念他,所以将他修的桥叫做状元桥。后来这地方改名了,可这里的人依旧叫它状元桥。”

  靳木桐微微一愣,心想这说的真的是贺子哲那个负心汉么?

  “你说的那人是贺子哲?乾隆时期的那个状元?娶了二品大员女儿当老婆的那个?”靳木桐追问道。

  这时,一个穿着背心短裤,手里拿着个蒲扇的老头走了进来。

  老板指着他说:“你问他,这都是他家的事情,他说不定清楚呢。”

  靳木桐一愣,他家?贺子哲的后人?

  这真是……不会这么容易就找到了吧?

  那老头也一愣,看向面前的两人:“什么事?”

  “人家正在问你们家那个状元郎的故事呢,你赶紧给讲讲。”

  老头眯着眼睛,神情立刻就嘚瑟起来:“嗬,姑娘你这不像是本地人吧?”

  靳木桐点点头:“我从外地来的,想要了解贺子哲的过往。”

  老头哈哈一笑:“这镇上,谁不知道贺子哲呢,不过要说这位贺大人的功绩,自然是我,贺子哲的第七代长孙来给你讲讲,他当初啊到了京城一考便中举,再考便中了状元,那可是风光无限。乾隆皇帝亲自给赐婚,那时可是太后都给惊动了,亲自赏赐了不少好东西呢……”

  老头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贺子哲当年在官场如何如何得意,如何如何被乾隆重用,又赏赐过哪些哪些物品。

  这些靳木桐都没什么兴趣听,能娶到二品大员的女儿,自然是很受乾隆赏识,可是两百年过去了,他造的孽却无人知晓。

  这时茶馆老板忍不住打断:“就这点事,你不也是道听途说听来的,将这状元的事情翻来覆去的讲,对了,你儿子从山东学挖掘机回来了吗?”

  老头一噎,脸涨红:“这你就不知道了吧,行行出状元好吗,挖掘机开得好,也是给国家做贡献!”

  靳木桐上前问道:“你好,我想跟你打听一件事,既然你是贺子哲的后人,那你家有没有一本古籍,上面写的是关于苏绣的技艺?”

  老头表情一变,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看着靳木桐:“你……你怎么知道?”

  靳木桐有些激动:“真的有吗?”

  老头怔在原地,喃喃重复道:“你怎么知道的呢?”

  靳木桐想了想,直接说道:“这本古籍跟一位叫做苏云芝的绣娘有关系,我是因她而来的。”

  老头脸色变了又变,终于表情变得郑重而严肃:“姑娘,你跟我来吧。”

  说着便转身,拐进了石桥旁的一条小巷,又拐进了一间小院里。

  小院古朴,青砖石瓦,小巧玲珑。

  老头先请靳木桐在院中小坐片刻,自己则是去翻箱倒柜的找东西去了。

  过了一会,老头拿着一个旧得有些锈了的铁盒子走了出来。

  “其实,我也不算是贺子哲正儿八经的后人,他虽成过亲却没有后代,当初苏云芝死了以后,他便收养了她绣坊的一个无父无母的小绣娘,认作义女,将苏云芝的针法都交给了那个小绣娘,那便是我家的祖先了。”

  这话让靳木桐有些意外,贺子哲竟没有子嗣?

  “贺子哲回到家乡以后,为家乡人做了不少好事,所以如今才有这么多人纪念他。”

  靳木桐还是觉得哪里不对:“当初贺子哲答应了绣娘苏云芝,要替她将书传播出去,他却收了义女,只传给义女,这是为什么?”

  老头的目光中带有一丝激动:“你果然知道苏云芝和贺子哲的事情,这事除了我和一些看到过那本书的人,应该没人知道的,你是从哪听来的呢?”

  靳木桐不方便告知实情,只能说:“也就是无意中接触到了苏云芝的刺绣,了解她过往的过程中知道的。”

  老头重重的叹了口气:“如果你真的都知道,怎么会不知道,乾隆在江南造的那些孽,总共一百多起文字狱,死的、流放的人不计其数,任谁也不敢在那个时候私印书刊,而他也尝试过将书呈上,也没有后文,当然,我是他后人,也只能从一些故纸堆里扒拉出来一些细节,贺子哲在晚年的确经手过苏绣生意,不过据我家里长辈说,那根本是为了帮苏记长长久久的做下去。”

  他颤巍着手打开铁盒。

  靳木桐屏住呼吸,难道这里面便是那本书了么?

  铁盒打开,里面只放着一张已经泛黄的奖状。

  【今收到李慧芳捐赠的苏绣古籍残本一本,经鉴定为清乾隆时期文物,为表彰你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,特奖励现金五十元。——苏州博物馆 1952.5.1】

  第95章

  老头展开奖状以后, 那上面写的字表明,苏云芝传下的那本书, 已经被捐赠给了博物馆。

  靳木桐愣住:“捐赠了,你们怎么会将它捐赠出去了呢?”

  老头抚摸着这张奖状,笑道:“这还是我母亲捐出去的呢,我那时候很小,没有多大印象了,只记得那是一本有些残旧的古籍, 但是听母亲说, 我们家历代都小心保管这本书, 这是贺子哲给后人留下的两件东西的其中一件,据说当年他的遗嘱是不能讲这书据为己有, 要将它传承下去。建国后, 母亲觉得这既然祖上的遗愿,便将书捐给了博物馆,这样也能更好的保存。”

  靳木桐听了以后感慨万千, 原来贺子哲也不算辜负了苏云芝, 他将苏记的小绣娘收为义女,传授针法,又嘱咐后人好好保管这本书, 且不能据为己有, 这也算是完成了苏云芝的心愿。

  听完这些, 靳木桐觉得当年的贺子哲一定也有自己的苦衷, 或许娶高官的女儿也是身不由己的, 也或许他心中怀着对苏云芝的愧疚,年老之时,回乡弥补自己的遗憾。

  “这两百多年以来,你的家族没有从事刺绣方面的生意么?”靳木桐好奇问道。

  老头摇摇头:“家中祖辈的确有出过几名绣娘,但除了当初贺子哲收养义女,后来的均没有太大的天赋,不过那义女一生也收了几名徒弟,也都让她们在苏记继续做下去,至于后来,苏记一直经营到了清末才因为战乱关张,之后还有没有传承的后人就不知道了。”

  靳木桐又问道:“老先生,你不是说贺子哲还给你们家留下一件东西么?那是什么?”

  老头带她走进了正堂客厅。

  在正堂的供桌上,靳木桐看见了一个玻璃罩,里面静静的放着一个小巧的苏绣屏风。